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

寬容善待網絡言論自由 激發人民推動國家發展

港聞A02
明報
2009-10-09
社評

包括作家、學者和律師在內的內地知識界15人,昨日聯署在互聯網發表《網絡人權宣言》(下稱《宣言》),呼籲當局尊重公民的網絡言論自由。《宣言》所表述的理念,並無新意,離不開一般要求言論自由的窠臼,但是在內地當局對網絡控制嚴密之下,他們提出這個《宣言》,仍要頗大勇氣。我們希望當局首先不要打壓《宣言》的發起人,而是寬容善待網絡言論自由,使之成為推動國家社會建設和發展的積極力量。
互聯網是推進文明的工具
思想閉塞將在競爭中吃虧
《宣言》認為現在是網絡公民傳播時代,網絡公民合法地發表言論、報道真相,是行使公民權利,不應受到超出法律範圍以外的審查和干擾,發表意見應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和權利。當局應尊重採訪發表權及編輯權,而網民亦應擁有匿名表達權、網絡資訊搜索權等。《宣言》所提到的理念和具體訴求,在中國大陸以外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已是理所當然的事,只是在內地,當局在網絡審查的範圍、力度和標準,有別於大多數國家和地區,互聯網成為控制言論自由的工具。
全球互聯網有40年的歷史,中國互聯網則是15年前才開始發展,其啟動較晚,但是發展迅猛。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發布顯示,到今年6月底,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.38億,已經超過美國的人口總數,網民數量居全球第一,然而中國互聯網普及率只有25.5%,遠遠落後於美國80%的比例,中國互聯網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。有人預測3年後中國網民將達到6億,這一數字將是美國、英國等6個發達國家網民數量的總和。
互聯網把全球人口緊密地聯結起來,人類的每一個行為已經離不開它,《宣言》說互聯網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和進步,「無異於遠古時代的鐵與火、與輪對文明進程的影響」。這個論斷,符合互聯網所擔負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。正如其他推進文明的發明一樣,個人、族群以至國家,誰能夠更善於利用推進文明的工具,就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。互聯網就是這類性質的工具。
全球人類正在使用互聯網,一方面是交流接觸,另一方面也在透過互聯網競賽,判出優勝劣敗。這樣的競爭形態,開放的寬緊程度縱非決定性因素,肯定也是重要因素。一個閉塞社會的人民,在互聯網世界中遇到開放自由的對手,就會很吃虧。
互聯網帶來資訊爆炸,好的或壞的資訊宛如泥沙俱下,一些國家地區對於互聯網上例如色情資訊等,都有一定程度的審查限制。內地執法部門多年前已構築所謂「金盾工程」,或俗稱「防火長城」的網絡審查系統,但是內地網路審查目的和標準,並非單純為了保護兒童與維護社會安全,而是一部分為了封鎖新聞言論,並侵犯了言論自由和基本人權。
內地異見人士被拘捕、監禁,當局以他們在互聯網發表的言論、文章,為「罪證」,胡佳、劉曉波、譚作人等等盡皆如是。因此,內地網絡警察確有藉監察互聯網,把刑事案件犯罪分子繩之於法,收效也顯著;但是,網絡警察藉互聯網監控異見人士,把互聯網視為政治控制的平台,進而逼害異見人士,也是不爭的事實。
互聯網被利用作為政治監控,不僅侵害了公民透過網絡行使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,而網絡警察對互聯網虎視眈眈,也必然窒礙了公民在網絡世界自由奔放地表達。目前內地諸多禁忌,動輒得咎的互聯網氛圍,無助於擴闊公民的視野和提升素質,而互聯網世界亟需的創意,也在囿於框框之下難以激發出來。這種情局限了人民發展,戕害整體國民競爭力,最終是國家要付出落後於人的沉重代價。
「第二次改革開放」
讓人民的思想徹底解放
31年前,內地實行改革開放,解開對人民的束縛,聰明勤奮的中國人民在正確政策底下,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蹟。互聯網是一個需要思想自由奔放的舞台,只要內地當局向當年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取經,在互聯網世界實施改革開放,以中國人民的聰明智慧,在恰當的政策底下,3年之後達到6億中國網民所迸發出來的創造力,肯定是推動國家發展的一股強大力量。
容讓網絡言論自由,不僅可以洗脫侵害人權和自由的污名,還可以進一步解放人民的思想束縛,提升國家的競爭力,使國家建設得更強大。因此,寬容善待網絡言論自由,可視為「第二次改革開放」。若當今的中國領導人有智慧和魄力,讓人民利用互聯網充分發揮聰明才智,則中國的發展不但難以估量,更會是一個使全球尊重和欽羨的國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